托育服務一幕 張艷 供圖
中新網浙江新聞5月7日電(項菁)為讓民眾在共同富裕路上“輕裝上陣”,去年以來,浙江推動公共服務減負集成改革,尤其是減輕生育、教育、養老等方面負擔。其中,破解育兒難題是關鍵內容。
2021年,浙江先行先試開展育兒友好型社會建設。在浙江紹興諸暨,為實現“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當地利用本土教育資源優勢,推出“校社共建共育”模式,助力辦好上述民生大事。
譬如,諸暨市職教中心依托幼兒保育這個骨干專業,建立起一支“送課進社區”核心實踐志愿者團隊,并與該市暨北社區、浣紗社區合作開展2歲至3歲的學齡前幼兒“啟萌課堂”志愿服務項目。
據悉,“啟萌課堂”是由幼教專家搭建課程框架,一線教師示范引導,在校學生主力參與的托班課程,其以豐富有趣的音樂律動、繪本閱讀、手工美術為教學內容,促進幼兒在語言、認知、健康、社交、藝術等五大領域得到全面發展。
“孩子爸媽上班沒時間,我年紀大了也不知道該怎么教育那么小的小朋友,這個‘啟萌課堂’非常好,孫子學得很開心,我在一旁看著,也學到了很多育兒知識。”家住浣紗社區的吳奶奶如是說。
在諸暨市職教中心副校長蔡火光看來,校社共建、專業共治、童心共育、機制共享的“啟萌課堂”志愿服務項目,不僅為該校的“準幼師”們提供了學習成果展示平臺,讓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全面提升職業素養與崗位能力,還有望通過持續深入開展,形成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成果,不斷優化社區學齡前幼兒教育指導服務。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動“校社共建共育”模式,發揮院校幼兒保育專業在早期教育中的輻射作用,諸暨市職教中心幼兒保育專業的師生還將在合作社區開展早教入戶指導活動,提升家長科學育兒理念,為0歲至3歲的嬰幼兒家庭帶去更科學、更全面、更深入的早教服務。
事實上,“校社共建共育”模式是諸暨建設育兒友好型社會的縮影。2022年該市發布的《諸暨市高質量推進“浙有善育”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方案》指出,當地將建立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加快推進“5+X”多元化辦托模式、“1+1+X”專業指導體系以及“一站式”提供“醫、防、護”整合型托育服務,并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滿足民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