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樣成就優質課堂呢?
這36個小細節
一起來看看吧↓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成就優質課堂,需要師生之間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運用獨特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身教言傳,心懷仁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他們良師益友。
1. 做一個真實的人
從教學的角度而言,成為“真實的人”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優秀的教師都以真實贏得了學生的尊重。
2. 保持親和力
“親其師,信其道”。有親和力才可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寬容和理解。如果熟記并且隨時能叫出學生的名字,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那就更好了。
3.傾聽學生的心聲
忘掉教師身份,到學生中間去,以一顆童心和學生相容。俯下身來聽聽學生的心靈之音,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體諒他們的百般苦衷,用最大的善意對他們。
4. 身教重于言教
我們不僅傳授知識,還時時刻刻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工作的態度以及一點一滴的所作所為影響著學生。
5. 給學生自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為學生提供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學生的精神生命得以自由呼吸。
6. 給學生一個期望
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期望,并把這種期望付諸教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些學生常常如我們所愿,不斷進步。
7. 和學生做個約定
學生一旦和我們有約定,被寄托了期望,他們的智力、情感、甚至個性都能順利成長,“學生個個都可雕琢”的神話會變成現實。
8. 把握激勵的時機
把握激勵學生的最佳時機,讓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促成良好的行動,實現預定的目標。
9. 幫助學生贏得自信
自信是人追求成功的一種意念,走向成功的一種意志和潛能,更是學生學好的關鍵。
10. 運用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作用遠比說服教育更具號召力,更易引起學生共鳴,激起學生模仿和追趕的愿望。
11. 平和包容,學會等待
對于學生犯錯保持平和心,我們的包容能夠為學生的成長留足自主反思的空間。學的轉變和成長需要過程,要學會等待。
12. 有仁愛之心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喚起并為知識所引導的。要把愛給每一位學生,用愛喚醒他們的學習熱情。要知道,學生美好人生的開始掌握在我們手中。
平等互助的教學設計
成就優質的課堂,要將合作、交流、提問、實驗等活動融匯貫通于課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積極性、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13. 提前三分鐘進教室
提前進教室,做好課前準備,了解學生情況,穩定學生情緒,聯絡師生情感,提高課堂效率。
14. 第一堂課專注于“興趣培養”
我們的第一節課要拉近和學生的情感距離,尤其要用好上課的前三分鐘,盡可能培養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與好奇,將學習變成一種迫切的自我需要。
15. 充滿激情
富有激情的課堂能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情,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思想火花并給予激勵,調動學生興趣。
16. 善用肢體語言
要讓我們的眼睛會說話,一個眼神勝過苦口婆心;要注意我們的語調,恰當的語調能使普通的語言平地生輝,讓學生感受我們的真誠,拉近彼此距離。
17. 慎用課堂語言
我們的語言應該像“雪中炭”“六月風”,把自尊、自愛、自我調整的權利留給學生,而我們主要起點撥、引導和激勵作用。
18. 讓學生在笑聲中學習
在教學活動中恰如其分的、比較幽默的語言,往往比清晰的講述更有吸引力,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概念,對學習產生熱情。
19. 將游戲引入課堂
將游戲活動引入課堂,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更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20. 讓學生產生“問題”
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能力。我們精心設疑、提問,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引發思維的強烈沖突,開啟學生心智,讓知識的印象更為深刻。
21. 多給學生發言和展示的機會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尊重學生,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多給學生發言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自信。
22.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亮點
在課堂的精彩生成中,學生擁有了自主創造的機會,獲得了全面的發展,我們的教學勞動也閃耀著智慧之光和生命之色。
23. 控制好課堂的“活”
評價課堂教學亂不亂,關鍵看學生是否將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學習上,形散神不散,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活的課堂。
24. 不斷梳理課堂,走向有效教學
要不斷梳理自己的課堂,調整教學心態,改進教學方法,從經驗型走向科研型,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要努力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這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表現。
嚴慈相濟的課堂管理
成就優質課堂,需要收放自如,嚴慈相濟的管理。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不應該有一模一樣的課堂,不同的班級應該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去獲得理想的課堂效果。
25. 呵護課堂的秩序
積極、向上、有序的課堂規則,會使師生之間目標一致,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和進取心。
26. 簽訂課堂管理合同
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給學生規定應盡的義務,指出學生在執行或未能執行合同要求的具體行為時,獲得相應的獎勵或懲罰。
27. 用好學生輿論監督
群眾監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在學生心里形成一道屏障,規范每個學生的行為。
28. “課堂”管理的功夫在課外.
要重視“課外”功夫的積累。課堂管理也是學生自我管理的過程,要培養學生課外學習的自主性;要贏得家長的支持,保持與家長的交流合作。
29. 正面教育
課堂管理要以正面引導為主,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心悅誠服,從而自覺克服自身不足,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30. 管放有度
對學生的錯誤要及時糾正,適當懲罰,但是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要愛而不寵,嚴慈相濟。
31..善意“忽視”一些不良行為
要善意地“忽視”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關心其積極行為,欣賞和挖掘亮點,讓學生感到被理解、被信任、被友愛、被尊重、被鼓舞,進而學會欣賞別人。
32. 不放大學生的缺點
要以寬容的態度處理一些特殊學生的問題,將真誠的微笑和鼓勵變為他們成長的動力源泉。
33. 用心對待“個別生”
要一視同仁,尊重個體差異。一些智力稍差的學生,需要我們用心找到突破口。我們也可以通過“一幫一,一對優”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互教互學,共同進步。
34. 呵護學生的自尊
要呵護學生的自尊,不要把他們的臉面剝奪得一干二凈。非原則性錯誤不必嚴厲責罰,可以引導他們反思。盡可能用委婉的語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幫助和希望。一個真誠微笑,一個善意眼神,一句輕微責備,都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5. 個別談話
個別談話避免了與學生的正面沖突,讓我們更好地進入學生內心,轉變學生錯誤的認識。
學生是喜歡表現自己的,喜歡讓別人了解自己內心世界的,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機會。
36. 把握公平
要使教育真正具有公正性,教師就必須具有一顆無私的心,隨時隨地克服自己認識上的主觀性和片面性。